产品的竞争,归根结底就是科技的竞争,人才的竞争,对于一个团队,甚至一个企业,如何把人才引进来,如何把人才留住,如何让引进的人才能够对企业忠诚,专注本职工作,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难题。人才的引进需要开拓人才引进的渠道。每到毕业季,企业都会以加入招聘平台或参加各高校招聘会招纳人才。但是,因为求职者对自身前景、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地点的要求,往往会选择到省会城市工作,但是很多人并不知晓,很多省会以外的城市发展很好,不仅产业密集,充满商机,而且环境优美。
一、政府搭桥做保障,校企联合共创新
就永康而言,其在五金行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,但是要让永康的五金制造一直走在前列,实现全面小康,为加快浙中崛起舔砖加瓦,这需要永康被更多的人熟知。永康的制造业发达,大规模企业密集,机会也很多,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永康的企业,知道永康针对人才引进的一系列利好政策,这就需要永康形象走出去,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永康,知道永康的人才需求,知道永康这个地方的文化,到永康,并爱上永康这个地方。
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政府在永康的形象宣传上下功夫,同时根据永康的产业及产品构成,积极为永康的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中的占比开辟新通道。制定相关的保障机制,优化各种检测、检验流程,设置相关的监督与检查机制,加强相关机构的管理,提高服务质量,推进永康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活跃度,让更多的人使用永康制造,让更多的人看到永康蕴藏的商机,并加入到永康方阵中来。
政府可根据地方的人才构成,引进先进技术,定期组织大家进行技术交流,为企业与相关的技术交流协会牵绳引线,让人才的潜力充分体现。同时设置相关奖项,鼓励创新,鼓励发明,为相关的技术研究提供支持与保障,让创新与技术百花齐放。
做好学校、企业的对接工作,政府在企业用工和学校专业教学之间做好搭桥工作,企业提出岗位中出现的技术与技能要求,通过政府反馈到学校,学校进行课程的设置,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,为企业提供理论扎实的专业人才。同时,政府可以设置一系列针对人才到地级市、县级市、乡镇工作的利好政策,鼓励创新,支持创新,并给予一定的扶持,积极促成学校与企业的项目合作,使学校团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,创新充分体现,让企业自行发掘人才。
二、创建活跃氛围,传承工匠精神
对于企业,人才引进后,如何留住人才,不仅取决于企业所付的报酬,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是否有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制度,能否为其提供平台,能否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促进作用。
这就需要企业提供一系列合理的管理、薪酬、奖惩等制度,让引进的人才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温暖,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感。企业可根据个人的特点,为其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。企业在引进人才后,可进行一定期限的轮岗试用,让引进的人员在试用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,这样可以保证人尽其才,让适合的人在适合的岗位工作。或者根据其在岗位的表现进行调岗,帮助引进的人员进行职业规划,找到适合其工作的岗位。让引进的人员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,开心工作。
企业也要做好自身的文化建设,在企业里营造一个朝气蓬勃、积极乐观的氛围很重要。不管一个企业的年龄构成是什么样,企业都应该鼓励每一位员工积极进取,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。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,当你一大早精神倍儿足,满脸花儿绽放的出现在公司,但是迎面走来一位一脸忧郁,碎碎念抱怨的同事,或者刚到位子坐下,一位黑着脸的同事坐你旁边,估计一整天,你的心情也是忧郁的,而且还会小心翼翼,生怕自己做错什么事情,或说错什么话而成为对方情绪的燃爆点。当然这一整天的工作状态也就可想而知了。所以,防止坏情绪的传播,给员工创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工作与生活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健康氛围的同时,也要结合地方的文化内涵,打造特色鲜明、与本地文化相融的工作环境。
永康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。永康工匠最早源于黄帝采矿铸鼎,传闻黄帝用炼制的金属兵器战胜蚩尤后,一部分工匠及铸铜工具留了下来,继续从事金属铸造行当。此后更有春秋锻剑,汉造驽机,唐制铜铳,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陈亮提出“农商并重”对永康工艺传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时至今日,永康还流传着“五金工匠走四方,府府县县不离康,离康不是好地方”的童谣。
所以,对于永康的企业,要充分结合本土文化渊源,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,融入工匠精神,让工匠精神在企业里形成一种氛围。很多人选择跳槽,只是因为心里不平静。这时,企业应该做的就是让员工能够静下心专注本职工作。如何让员工静下来,就需要把员工放在其喜欢的领域,让他们因为兴趣,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,并对工作报以敬畏之心,对本职工作触类旁通,力求完美;并善于吸取顾客的建议,紧跟潮流,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在产品种类种、款式、材料、工艺、流程等方面寻求改进。通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表现,影响身边的人,使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蔓延至企业的各个角落。
三、严中出强将,快中现铁军
严中出强将,从公司到个人,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和流程,让这种办事的态度成为公司的一种文化,塑造企业铁军。
执行力是直接反应企业经营管理的标杆。一个提案在一天就可以孵化并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,但是却要把这个过程拖到一个星期,甚至一个月来完成。在这个拖延的过程中,制定方案的人都失去了拿到项目时的亢奋,而亢奋消失的期限都不需要一个星期,甚至两天,接到项目时产生的一系列灵感早已烟消云散,而且拖延了很久的方案再被制定出来时,应该也是因为期限快到了,领导或客户在催了,所以急急忙忙,加班加点完成,这样的方案出来也是不接地气,缺少细节,缺乏相关理论支持的,方案执行起来也是问题百出的。
在企业的执行力上灌入军队的色彩,我觉得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有益无害的。企业自上而下一脉相承,遇到项目变化时,企业的高层领导立即做出反应,马上把指令向分管领导进行传达,然后层层传递到达个人,在指令传递的过程中,职责的分配清晰到个人,有明确的责任人承担。同时,在指令的传递过程中,保证指令的时效性,做到反应快,效率高。我认为在执行力这一点上,华为值得很多企业学习。在华为,当任何项目出现一点风吹草动的时候,上层领导就迅速反应,然后层层传递,到具体的执行人员,往往只是半小时。这样的执行力是很多企业缺乏的,如果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执行力,还会担忧错过客户的订单交期,还会担忧很早就提出的方案慢慢被冰冻吗?
团队的建设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制胜法宝。不管项目的大与小,自项目运作之日起,迅速组建相关的项目小分队,同时辅助的其他部门迅速到位,从人员、设备、材料的准备,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齐全,确定具体的项目负责人,在整个项目中给予负责人绝对权利,以负责人为中心展开工作,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企业的项目负责人,同时因为在日常的小分队组建过程中,让团队人员在项目中形成一定的默契,这样在任务急、项目重的情况下,企业也能根据涉及到的技术迅速指定相关技术人员。在日常小分队建设的过程中,企业可以考虑针对不同问题成立应急小分队,重要的一点是,小分队的成员需要在其领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,而且专业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。这样,当企业出现任何大的、急的攻关项目时,小分队迅速到位,马上作为,这样既保证了项目攻关的完成,也为企业节约了投入成本,同时也在企业形成了专业过硬,素质过强的铁军队伍。
企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,项目涉及的所有流程及职责分配要清晰准确,并传达到个人,对于项目实施过程要严格把控和监督,认真对待每一个流程。不抱着完成的心态去做工作,而以敬畏、力求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;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,而以长远的规划去工作,不以应对某一时期的检查,而把工作实事求是的完成,不仅能适用现在,也能在之后的工作中适用。这样不仅能减少企业人力、物力、成本的投入,而且能让员工在工作中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,不是为了应付工作而完成工作,而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去工作,减少无用功的恶性循环。
要实现“实现全面小康,加快浙中崛起”、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的战略目标,不仅需要政府、学校、企业的参与,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严格要求自己,规范自己的言行,以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,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,由所有人点滴的努力聚成一个大水滴,共同实现这个战略目标。